|
求职经历寒冬,原本处于社会金子塔尖的高校毕业生在丧权辱格的人才市场中濒临滞销,读书无用论尘嚣直上。数据说明事实,90%的广州应届毕业生没有签约,××省市的高考报名人数直线下滑......作为一个大三学生,我感到世界变得太快让人无法却又无奈接受,事实让人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沮丧。但是真的现状的惨烈就能否定我们辛苦为之奋斗十二年的高等教育价值吗?基于我的经历与感受,我坚决地予以否定。
在一遍又一遍的万能市场经济的鼓吹中,我们过于习惯明码标价来判断一切事物的价值,类比到在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本事时就是以他的收入为依据。所以我们能听到无数支持读书无用论的“证据”,家长叨唠某某家小孩小学毕业干个体户现在每年几百万,失望的同学怀着艳羡感叹他的中学成绩倒数同学早已有了车子房子......这些论证看似有理,但当其推断的逻辑本身就有重大缺陷时,那又怎么说呢?我们的价值真的能用货币衡量吗?
想略微回顾一下自己懂事来的岁月。幸运地,我生在长在一个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从小受到被文革误了的父母的谆谆教导——好好读书,一定要进一个好的大学。当时也不知道进入好的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但坚定地相信父母老师说的话一定是正确的。怀着这份懵懂和执念,我当了十几年乖宝宝,从最初接触识字、算术时的喜欢好奇到高三时被枯燥无味的古文语法分析、抽象函数和理化方程折腾得痛不欲生。在十余年的求学路上,我同我们这代亿亿万万的人一样在做题、背书中熬过了中考高考、走过了童年少年,最终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象牙塔。由于自己比较努力脑子也不算太笨,加上所在地的教育资源的确比较丰厚,我一路有惊无险地从重点小学读入了重点大学。也是因为如此,我身边接触的同学相对单一,都是为着大学两字勤勤恳恳耕作的牲口们(有人把牛人比作这个),所以读书无用论在我们看来无非是一群跳梁小丑的哗众取宠。殊不知我在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当会儿,窗外事正在无形改变着我们的命运。98年开始,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大学生不仅不是香饽饽反而成了敝履。这就跟我们一群百米冲刺似的,我们运动员在闷头猛跑、但突然周围的人知会你,终点换了、得多加一百米才行。得,我们认命地想,继续跑呗,冲到名牌大学不就万无一失了,别忘了我们是牲口(自己汗一下> <)。然后2003年左右吧,硕士文凭突然在大街上屡见不鲜了,名牌小本瞬间没有了优势。哇塞,又加了一百米,无数自信满满的牲口不当回事,加就加呗,计划赶不上变化,大不了随波逐流。当然也有像我弱弱的人开始犹豫了,这…有必要吗?当然我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经历想太多,先搞定高考、后面随缘吧。
2006年的六月,FIFA用一场不无精彩的世界杯为我们中国几百万的考生庆祝总算熬过了十二年,然后在那个犹为炙热的九月我总算踏进了心心念念的校门。大学第一年真切见证了我的青涩、迷茫。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突然变得那么疏远,学校纷繁的活动让我眼花缭乱无法适从。我歪打正着地进了那个录取分数令人发指的高分国贸专业,但对于经济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高中马哲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学什么、如何去学。我们学校学院制的管理让我特别没有归属感,浑浑噩噩在校园游荡了一个学期后,期末考试的高密度让我突然觉得原来大学读书不比高中轻松。拿着令人沮丧的成绩单,我对自己产生了空前的怀疑,这就是我幻想并为之努力了这么久的大学生活吗?除了一张文凭,我将自己最美的四年留在这里到底有没有价值?再加上自己从小的崇洋媚外,我突然有强烈地逃开这里去美国、欧洲读书的愿望,尽管明知道那对于我家庭的经济状况是不自量力的铤而走险。
进入大二前的那个暑假我仍然在纠结,但大二开始的顺利让我最终习惯并且爱上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我结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逐渐学会为自己的班级和所在的社团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尝试并摸索到了专业课拿到好分的读书方法。我开始万分庆幸当初的选择,如果说让我总结你错过大学会错过什么,我会说:
一、你错过了可以和你结伴为梦想拼搏的朋友。对于有些人来说,大学生可能是青涩的、愚蠢的、理想化的,但这正是我们现今身上宝贵的特质。没有经历过社会大染缸的我们有时单纯得可爱,有空就交流理想、国家社会大义的我们意气奋发,某些人不屑的我们拥有的精英优越感真的让我们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中国的命运就背负在我们身上。同时摆脱了少年性格缺陷的我们日渐成熟,学会了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朋友、真诚地想与人为善、从同学们身上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闪光点。不管日后我们会觉得这些心境如何愚蠢,这是年少轻狂的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你错过了很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学生会、社团、班级,目不暇接的活动足够让你找到合适的舞台。尽管我们做这些事时不可避免地会或多或少带有功利性,但确实能从中收获良多,面对危机的镇静、与人沟通的态度、多项任务的时间安排。那些早早成功的人或许可以自夸他们早已在社会舞台上长袖善舞,但那里往往会有冷箭、暗防,足以让初生牛犊的人信心、希望夭折。而大学的舞台相对纯净,即使你做得不好或糟糕投顶、我相信对于你的评价主要仍是善意的,足够让你心情平复开始下一个挑战。
三、你错过了汲取知识的殿堂。大学终究是一个研究性的学术机构而不是一个职业培训所,如果幸运地话,你可以有机会与一流的学者、大师在课堂上在讲坛上交流思想。当然现今高等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第一学府北大的院长有时也不得不承认他们面对世界一流的学生却只能提供二流的师资和资源。我们可以为这个现实失望、抱怨,但不可以以此为借口自暴自弃、不向更高的学术领域探索。大学的课程设置也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大弊病,但我觉得在大学更多收获的是学习方法而不是内容本身,即使是在考前通宵突击时的本领可能对于你将来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我非常排斥袁岳的一种说法,大学生没有经过实习就是废物。有了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任何难做的活不是手到擒来?实习除了在我们简历上添点颜色外只是侵占我们难得的校园时光罢了。
当然大学也并非完美,相对开放的环境难免让其受到社会中不大理想方面的侵蚀。脱离了苦海的我们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诱惑和影响。不同的学习风气和环境因校而异,关键是自己知道如何选择,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等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别人的目光和态度不会对你有太大的意义。
再回到就业这个话题上来。如果说大学前两年对于我们是相对纯净的环境,那么后两年的竞争、拼搏难免让象牙塔染上些许血性。突然间我们必须与某些陌生的名词打交道,户口、歧视、关系、派别……突然我们得把自己像商品一样推到用人单位面前自夸,这让我们很不自在、感觉自己的廉价。突然我们可能遭遇形形色色的潜规则,权力和金钱的交易在我们身边上演,我们从愤怒到逐渐习以为常。突然我们再次遇到曾经对之拥有优越感的没有进入高校的同学,他们可能的成功让我们质疑:是不是一开始这条路就错了?
我的理解是,用学历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固然是偏颇的,但以收入低来批评高等教育的作用、鼓吹读书无用论更是不当的。的确,是金子总会发光,我也很佩服像韩寒这样很早就能准确定位自己未来道路的人,但是更多的人无法这么清醒,读书给了他们机会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精英、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真正摸索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未来道路。大学生或许相对早年就出来打拼的人缺乏阅历、缺乏对世界的清醒、甚至缺乏勇于尝试、奋不顾身的企业家精神,但我们在学校中收获得绝对更多。当然纯粹为了害怕社会的压力而躲在学校的态度必然是不可取的,随波逐流而不是真正热爱专业的读研读博不仅是教育界的悲哀更是对我们自己人生的蹉跎。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说教意味太重的话我感到很抱歉,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体会。真诚地祝愿每个为梦想打拼的年轻人,请相信我们的才干不会埋没于现有环境的制约。对于现今高等教育诸多不满的人,请先问一下您有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尽最大的努力?如果是但仍然结果不如意的话确实很遗憾,但个人的能力十分有限,我们寄望于官员学者把我们的高校体制建设得更完善。对于憧憬大学并为之努力的人,我会告诉你:对于大部分的你们来说,这是条值得付出的康庄大道。 |
|